首页栏目

学科竞赛
当前位置: 首页  -  学科竞赛  -  正文

2025年第18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操作指南

发布人:vkgame电竞官网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2-26     点击:

2025年第18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操作指南

1.大赛设置哪几个参赛组别?

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以推动创意、创新、创造、创业为目标,设置职业组研究生组本科生组高职高专组青少年组企业/产业组六个组别:

职业组,鼓励职业人员(创客/自由工作者/工作室/工作坊、企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、高校教师、中小学教师等)以三维数字化/3D方式参与创新设计及创业实践活动;

研究生组,鼓励研究生组团(含硕士研究生/博士研究生)参与创意设计与科技创新,并以三维数字化/3D方式进行创新设计及创业实践活动;

本科生组,鼓励本科生组团参与创意设计与科技创新,并以三维数字化/3D方式进行创新设计及创业实践活动;

高职高专组,鼓励高职/高专生组团参与创意设计与科技创新,并以三维数字化/3D方式进行创新设计及创业实践活动;

青少年组,鼓励青少年(普通高中/中职中专/初中生/小学生)以三维数字化/3D式积极参与创新实践课堂、培养创新创业精神、培育创新实践素养;

企业/产业组,鼓励企业/产业(3D技术研发应用上下游企业与机构)参与3D/XR/元宇宙产业年度风云榜评选,树立行业风向标、营造产业生态链、引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。

2.大赛的赛程时间安排?

初赛报名:315-630日;

初赛作品/项目提交:315-720日;

初赛选拔:4-8月;

复赛/省赛选拔:91-1031日;

国赛/全国总决赛:11-12月。

3.各组别参赛成员有限制吗?

本科组参赛团队由学生队员(2-5人)与指导教师(1-2人)组成;

研究生组参赛团队由学生队员(2-5人)与指导教师(1-2人)组成;

高职/高专案组参赛团队由学生队员(2-5人)与指导教师(1-2人)组成;

青少年组参赛团队由学生队员(2-5人)与指导教师(1-2人)组成;

职业组参赛由团队成员(2-5人)与指导教练(1-2人)组成

4.报名时该团队每个人都要在官网注册吗?

大赛采用网上报名,团队每个成员须在大赛官网注册完善个人信息,队长通过邀请团队成员方式创建团队,团队成员需登录官网账号,查看个人中心-消息点击马上加入团队,与小伙伴一起High”加入团队,待团队成员都加入之后,点击提交报名申请,即可完成报名,等待秘书处审核即可(2-3工作日审核通过),审核通过即可提交初赛作品。

5.参赛环节有哪些?

A:初赛报名秘书处审核报名信息提交初赛项目(同期创建工坊、提交数模)秘书处审核初赛选拔晋级复赛/省赛复赛/省赛选拔/评审复赛/省赛结果公布年度总决赛

1)数字工业设计大赛: 项目包含且不限于以下方向或环节: 工业产品设计/外观与人机工程设计、机电工程设计、逆向工程设计、工程分析计算、工业过程仿真、模具/工装设计、数控编程/3D 打印/数字制造等。

2) 数字人居设计大赛: 项目包含且不限于以下方向或环节: 数字城市、美丽乡村、特色小镇,规划设计(城乡规划、建筑设计、居住区设计)BIM 设计、室内外设计、环境艺术设计智能家居等,引导文化、空间、功能、视觉、可持续等要素的融合创新。

3) 数字文化设计大赛: 项目包含且不限于以下方向或环节: 文化创意工业设计、数字传媒、新媒体艺术、微电影与动漫、游戏设计、XR 应用设计、数字文旅、数字文博等,引导文化艺术、视觉、交互、数字等要素的融合创新: 鼓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鼓励多元文化融合创新。

4)元宇宙创建大赛:项目包含且不限于以下方向或环节: 数字人、工业模型与数据驱动元宇宙概念建筑等。

5) 命题专项赛:CURC 机器人+创新设计专项赛、“AMD ”Al+3D 创新专项赛、华中数控杯工业协作机器人及数字孪生创新应用专项赛、华中数控杯五轴加工及数字孪生创新应用专项赛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项赛、3D 打印创新设计专项赛、3D 视觉/自动化一维检测技术创新应用专项赛、元宇宙虚实融合应用专项赛、云道智造杯”CAE 仿真应用工程设计专项赛等

6.参赛需要提交哪些作品文件?

A 项目统一使用3Dshow组织3D数字模型、文字、图片、动图、视频等材料内容。内容一般应包括:项目创意、原理说明,项目设计思路、数字技术应用路线(2023要求),设计任务流程展示,项目创新点与技术难点介绍,项目数字化创作过程/花絮视频(2023新要求)等。

项目须突出体现数字化+创新/创造,应重点展示设计创意/创新性、创新过程完整性、项目复杂度及技术应用创新性、视觉美观性、工程实用性与可开发价值、项目文档/档案的规范完整性等。

7. 如何参加初赛选拔?

初赛分校内选拔赛与网络海选两种方式进行:

1、校内选拔赛:由参赛院校自行组织、自行设立奖项。所有参赛团队须在校内选拔赛前在大赛官网报名及提交初赛作品,举办校内选拔的院校需院校负责人向大赛秘书处提出申请(申请时间和方式会在官网另行公告),申请通过后由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分配管理账户,进行作品的评审推荐。

2、未组织校内选拔赛的高校或未参加校内选拔的团队,通过网络海选进行,网络海选参赛团队通过推荐指数和项目初评(推荐指数>50 进入项目初评)来选拔,选拔出的作品即可参加复赛/省赛,具体网络海选规则后期见大赛官网公告。